
The 24 Solar Terms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雨水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惊蛰
春愁一段来无影。
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宋·萧汉杰《菩萨蛮·春雨》

春分
乍展芭蕉。
欲眠杨柳,微谢樱桃。
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
花前倍觉无聊。
任冷落、珠钿翠翘。
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清·顾贞观《柳梢青·花朝春分》

清明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五代·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谷雨
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
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
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
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
——明·方太古《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
青帝昨宵行矣,玄鸟隔帘私语。
樱笋古人风,尽在光阴忙里。
犹记,犹记,去岁兹辰楚尾。
——明·徐士俊《如梦令·戊戌立夏》

小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宋·欧阳修《小满》

芒种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赵师秀《约客》

夏至
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
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
——汉·司马相如《夏至》

小暑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唐·白居易《销暑》

大暑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宋·黄庭坚《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宋·刘翰《立秋》

处暑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消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唐·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

白露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
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
——唐·贾岛《口号》

秋分
万态深秋去不穷,客程常背伯劳东。
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阊阖风。
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
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清·黄景仁《道中秋分》

寒露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唐·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霜降
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
秋为期兮时已征。思美人兮愁屏营。
——汉·张衡《定情歌》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小雪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南唐·徐铉《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大雪
天将奇赏发清欢,畴昔登临插羽翰。
梅下寻诗骑马滑,松梢索酒倚楼寒。
闭门老子愁无赖,返棹归来兴已阑。
聊掬玉尘添石鼎,自煎鱼眼破龙团。
——宋·范成大《大雪书怀》

冬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唐·杜甫《冬至》

小寒
燕外青楼已禁烟,小寒犹自薄胜绵。画桥红日下秋千。
惟有樽前芳意在,应须沈醉倒花前。绿窗还是五更天。
——宋·舒亶《浣溪沙·次权中韵》

大寒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陆游《大寒出江陵西门》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诗的节气分别指:
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指春季的开始。
春雨:指的是雨水量渐增。
惊蛰:指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
清明: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有芒麦类作物成熟。
夏至:夏天来临。
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刻。
立秋:秋季到来。
处暑: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雪量增多,地面积雪。
冬至:寒冬天来临。
小寒:开始寒冷。
大寒:最冷的时候。

【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农耕生产与地理气候资源息息相关,优越的地理气候资源是诞生农耕文明的重要条件。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天气寒冷,干燥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湿润多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表现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气候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高温湿润的雨热同期是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优越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在此诞生了农耕文明,二十四节气也是起源于该地区。

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星正好处在天球转动的轴上,所以相对不动,而在轴边上的北斗星看起来就像围绕着北极星转一样,这就产生了“斗转星移”。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我国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我国古人判断节气变化的依据。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共二十四个节气。廿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